一六中文网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8章 归义军

第38章 归义军

作者:冷泡茶加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气氛逐渐肃穆。

    对汉来说,谁人不敬壮士,谁人不敬勇士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简雍开口吟诵,声音缥缈,其中蕴含着对于这群信使的敬佩。

    “观这唐人武德,不输我汉。”

    庞统亦是对这数百年后的王朝充满了好奇,他能感觉得出来,后世似乎也总将汉唐并称。

    这唐朝如何将疆域扩展的这么大的如何铸就了如此的尚武精神以及

    “唐人如此悍勇,如何能坐视这吐蕃奴民五十载”

    张飞愤声

    “百姓苦等旧地收复,这将军还能饮酒作乐不知羞”

    “有此收旧地开边之功不拿,反观西凉伎舞,我呸”

    张飞越说越怒,只觉得羞于与这饮酒作乐的将领为伍

    黄忠拍了拍张飞的大腿让他抑制一下怒气,赞叹道

    “这张议潮也真是个好汉子。”

    “只是九队信使就此折在路上,委实让人痛心。”

    关羽摇头

    “何不直接打回去进陇右,击吐蕃,贯河西走廊,铸不世之功”

    孔明笑了出来“云长将军,我看这张议潮能被后世如此铭记。”

    “多半还真的是打回去的”

    “哈哈哈哈,好好好”

    “勇士不愧是盛唐武士”

    “其心可嘉其行可彰其人可叹”

    李世民一瞬间感觉自己头风病都轻了许多。

    “诏”

    激动之下甚至想直接封赏,但随即想起来这张议潮并非是贞观良将。

    不过,既然自己那后代被称小太宗,想来应该也不会亏待忠臣吧

    杜如晦手速很快,甚至还有空在这信使的旁边用小字做了注解。

    “长安乃其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孙无忌正站在后面观看,直接念了出来,品鉴了一下觉得再恰当不过

    “十队信使,九死一生,九死未悔,盛唐忠良。”

    直至看到后面这个消息被带入长安的描述。

    李世民感觉刚刚好转的头风疾又有复发的趋势

    “河西人心如故。”

    “长安武备松弛至此”

    高进达带来的消息只是让大唐欢欣鼓舞一阵子,也就此而已了。

    毕竟瓜沙二州虽然光复,但对唐庭来说实在是鞭长莫及。

    这两州位于被吐蕃占据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相隔数千里。

    对唐宣宗来说,无法支援兵马粮草甚至金钱,只能给你们这种忠君爱国行为点个赞。

    高进达并不气馁,在给宣宗汇报完之后,他最后看了一眼繁华如天城的长安,最终打马向西北而行,他要去找他的将军。

    派出信使之后的张议潮并没有坐等援军,他深知若想归国,能够依靠仰仗的唯有所披之甲,所执之锐。

    848年送走高进达等人之后,张议潮秣马厉兵,积蓄力量。

    849年,张议潮率军主动东征,攻城野战,不逾星岁,复酒泉,克张掖,甘、肃二州光复。

    850年,张议潮率军由沙州向北,伊州光复,此时高进达刚刚到达长安。

    至此,河西走廊的西端被张议潮牢牢握在手里。

    张议潮在收复伊州的同时,吐蕃两大军阀碰撞也出了结果,尚婢婢被论恐热的击败,携三千兵马远遁甘凉二州。

    并在与张议潮商议之后,喊出了“吐蕃无主,则归大唐”的口号,并将手中的岷、廓、河、兰、鄯、西六州图籍交予张议潮。

    作为交换,张议潮答应了与尚婢婢结盟,并在甘州击退了前来追击的论恐热。

    至此,张议潮复五州,宣六州,在河西站稳脚跟,东望长安,归国终于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起于微末,转战千里,一己之力收河西,其功堪比卫青”

    赞赏之意简直要从刘备双眼中溢出来。

    “君子豹变,贵贱何常其本奴酋,忽升戎行,光复旧地,痛击旧敌,忠毅向国,功比卧龙,其心勉哉”

    庞统也满面欣赏,竟然有将军能做到如此地步

    庞统觉得即使这将军接下来就兵败,也不会有人苛责什么。

    孔明一点也不在乎庞统的一点小心思,也同样赞服

    “率唐胡僧之杂师,一举而镇河西,忠良继踵,再静边方。”

    “声威功烈震于千古,其非名将唯以英雄称之。”

    另一边,张飞黄忠魏延三人面面相觑,眼睛里只有一个意思

    要不你来

    关羽捋了捋胡子,淡淡道

    “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单骑复五州,饮马援长安。青史载名,无愧英雄。”

    于是魏延黄忠再次看向张飞你大哥二哥都说了,伱是不是也得点评一下

    张飞脸颊微红,大笑赞道

    “俺也这样觉得”

    刘备以手扶额感觉没眼看,孔明庞统哈哈一笑。

    关羽认真叮嘱“三弟当勤读不辍。”

    李世民的第一反应是

    “如此长安兵马尽出河西,与其互为呼应,吐蕃岂不覆手可灭”

    “不”这个想法转瞬就被按下,若是有如此能力,那唐皇与将臣就不会只给高进达“点赞”了。

    退而求其次,与其总兵之权,都督河西诸事,总可以吧

    但李世民想起了张议潮的名号。

    长孙无忌则是从光幕的地图上大概已经圈定了吐蕃的势力范围。

    只待回家之后交由家仆打探。

    他长孙无忌虽然被罢,但也要为大唐发光发热的

    百年后张议潮都能如此为大唐奋不顾身,他长孙无忌即便被罢,如何甘当富家翁

    杜如晦与房玄龄则是感慨万千。

    他们如今不过初唐而已。

    或者说,他们究竟和大家一起缔造出了怎样的大唐,才能让百年之后的子民仍能感怀大唐遗泽,如此舍生忘死

    房玄龄低声道

    “克明当顾好身体,如此才能除家祸,见盛世。”

    杜如晦点点头。

    人总是这样,得陇而望蜀,曾经杜如晦觉得自己努力帮助的秦王殿下功耀千古他已经满足了。

    但如今他也想在大唐这盛世,刀劈斧凿的刻下自己的名字,让后世那不夜长安,也有自己一尊塑像

    张议潮派往长安报喜的并不只有高进达一个。

    紧随高进达之后的信使是悟真和尚,靠着身份之利有惊无险,在高进达之后半年到达长安。

    而暂时击退了论恐热之后,张议潮的底气才终于充足了一些。

    公元851年八月,张议潮委托兄长张议潭,与州人李明达、李明振、吴安正等29人入朝。

    告五州光复之捷,告尚婢婢归附之捷,告击退论恐热之捷。

    并将光复的五州与尚婢婢献出的六州合计十一州图表献上。

    长安轰动,百姓欣喜若狂,唐宣宗李忱日日读贞观政要,时时以二凤自勉,知张议潮之事后终于感叹

    “关西出将,岂虚也哉”,并擢升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

    经过三个月讨论之后,唐宣宗再次诏令,于沙州置归义军统十一州。

    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吏部尚书。

    有了官方背书的张议潮也正式开始了对于五州的治理

    解放被奴隶的百姓,丈量被吐蕃贵族侵占的土地。

    清查户口,恢复唐制,团结僧胡,练兵铸械,维护治下安定。

    在嘲笑别人这一方面,张飞向来是恐落人后的

    “这小太宗是什么意思明明是唐朝故地收复,却言归义。”

    “怎地一点千古一帝的气概也无”

    刘备同样难以理解

    “如此不怕伤义士之心乎”

    庞统摇头为张议潮可惜

    “何为晚唐唐祚将亡。内忧外患,难免如此。”

    孔明也倍感无奈,并私心里觉得这皇帝真是一点盛唐气象也无。

    “本为唐朝故地,如此置名,仿佛河西本应归属夷狄一般。”

    简雍忽发问

    “不知道这唐朝国祚,还余多少年。”

    李世民面沉如水,这事情走向,最终与他担忧的一样。

    从心里来说,他认为这个“小太宗”这伎俩实在是臭不可闻。

    恐其夺权,大可让其兄留长安遥领河陇节度使,再给张议潮其他安排与支持,好便宜行事。

    整出来个归义军节度使是什么事儿

    他李世民可记得,光幕都说了西域是“英明神武的唐皇”收回来的

    如今想来,舍朕其谁

    这个小太宗却忘了他这个真正太宗的功绩,天天读贞观政要就读出来这点水平

    长孙无尽心思通透,小心谏言道

    “或是那安史之乱遗祸颇重”

    李世民不阴不阳冷笑几声,道

    “将军如此都糜烂至此”

    后面的话没说,但大伙心里都明白。

    李世民自己主动揭过不谈

    “这张议潮治五州旧地,灭吐蕃之遗祸,复我唐之旧制,做得很好。”

    杜如晦则很是担忧

    “那吐蕃视唐为大敌,且数经掳掠,河西唐民十能存几”

    “张议潮统唐僧胡三类,道阻路绝,唐人凋零,如此为之,归义军恐真成归义军。”

    这个担忧同样也是李世民担忧的,他更也知晓破解之法

    “当合力光复凉州复通旧路,以山东河南之民移”

    李世民忽然卡壳,想起来光幕此前说起的陇西旧事。

    后世这里已经都成为荒漠,什么大唐故土,什么归义军吐蕃人,都消失在了风沙之中。

    李世民重重叹了口气

    “河西之策,当慎慎思量。”

    第二更会晚不少,惭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