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51章 痛击我的队友

第51章 痛击我的队友

作者:冷泡茶加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好一个一夜害三贤”张飞笑死。

    实际上他也并不知道所谓的三贤是谁,但一夜嘛,谁不懂

    刘备反倒是沉默了下来,心里唏嘘不已。

    作为一个老对手当然清楚当年曹操的理想,但可惜世事更易,如今之的魏公已远不是当初的大汉忠良曹孟德。

    刘备甚至都有点羡慕曹操了,若是平复乱世,有此两子文采惊世,足以光宗耀祖。

    可惜,曹操这条路的终点是容不下两个人的。

    庞统看着这宛城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回忆了起来

    “张绣是不是满门尽死”

    孔明点点头

    “曹贼三贤死于建安二年,后来建安四年张绣再降。”

    “后来听闻四年前死于征乌桓路上,有子张泉卷入八年后的魏讽叛乱,满门尽诛。”

    糜竺感觉自己没法理解张绣的想法

    “还不如来投主公,至少也能保全子孙后代不至于无人祭祀。”

    几人说这些话时候益州三人只能宛如听天书一般尽量记在心里,同时心中暗惭

    久居蜀中又有张鲁隔断音讯,真不识天下英雄矣。

    法正也忽然萌生起了斗志计破张鲁,打通汉中,衣锦还乡归扶风郿县

    “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这个是后世有人对孙权的称赞。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老板的肯定。

    这两个评价堪称是孙权前半生最好的注解,毕竟十九岁上位,当时外有反贼内有叛臣,亲哥孙策之死还没查明白呢,另一个亲弟孙翊也被谋杀,称得上内忧外患。

    这种情况下统合兄长旧臣,文拜张昭武尊周瑜,内外平定之后又击杀黄祖吞并江夏。

    并且亲手启用诸葛瑾、鲁肃、陆逊等人,最终赤壁赢下曹操。

    这个时期的孙权有孙策的影子,激昂进取,但手段又刚柔并济,所作所为完全当得起这个评价。

    从历史上看,在周瑜身死之后,孙权的这个形态也完全结束,从进取开拓变成了绝不冒险。

    但其实从历史的缝隙里也能窥见,这个时代的孙权大半是在被周瑜拉着走。

    比如赤壁之战时,周瑜一番苦说劝定孙权决心抗曹,这让周瑜松了口气,然后要五万精兵。

    但是孙权的答复是公瑾啊,你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只有三万多了没有

    咱们就先打着,我呢在后面给你坐镇,要是你打不赢,我就亲自跟曹贼拼了

    当时周瑜心里估计都懒得骂,江东多少兵我不知道还跟曹贼拼了,是想留点兵好投降时候拉高价码讨点权利吧

    赤壁之战时周瑜的副手程普和周瑜的矛盾也是人尽皆知,这个副手谁定的孙权指的。

    再比如周瑜制定入蜀二分天下的计划时,为了消除猜忌主动要求带上孙权的堂弟孙瑜,并提前答应让孙瑜坐守益州,事成之后自己回襄樊驻守北伐。

    孙权表面上答应,然后反手就把江陵这个进攻益州的跳板借了出去。

    以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俗语人尽皆知,情节上有夸大之嫌,但孙权在里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大家都清楚。

    “孙破虏可瞑目矣。”刘备一时间竟也生出了点艳羡。

    张飞试探着问道

    “大哥也觉得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含笑摇头“阿斗效孙权失仁义,岂不是舍本逐末”

    庞统不屑“不过一鄙夫而已。”

    张飞好奇这个新称呼,诚心问道“鄙夫为何”

    张松当仁不让站出来给益州增加存在感

    “未得患得,既得患失,苟患失之,无所不至。”

    “其人为了不失手中之得,便能无所不用其极。”

    刘备略一回想,叹息道“如何不是”

    庞统不理会这么多,只是看着光幕上聊到周公瑾时播放的片段,光幕上的男子英姿绝伦。

    虽与记忆中的周瑜不同,但那股英气颇多相似之处,让庞统有些感怀

    “周公瑾真乃英雄也,奈何”

    至于是奈何天不假年还是奈何投于孙氏兄弟,庞统没说,但众人也都明白不重要了。

    “若无周公瑾之才,何有我等今日”

    这个感叹来自于刘备,赤壁之胜他还是记得的。

    刘巴直至此时才“啊”了一声

    “江东竟欲攻益州”

    张松笑笑反问道

    “子初莫不是以为主公所斩李异,乃是诬其罪名”

    刘巴一时间张口结舌,他一开始真以为就是随便找了个借口。

    刘备笑笑将此事按下。

    “东吴孙权不似人君,周瑜有英才而不遇英主,苦也。”

    李世民一开口就是一记aoe,不过臣子们也都习惯了。

    或如房玄龄这样听之任之,或如长孙无忌夸赞陛下说得对,或如侯君集称其亦不如陛下万一,或如

    “陛下之言略显刻薄,有亏君节”魏征不卑不亢起身。

    李世民冷笑,丝毫不惯着

    “爱卿欲事如孙权之主乎”

    此言略为诛心,魏征脸色一红,张口欲言被侯君集拦了下来。

    “魏秘书,此非朝堂,大家闲言臧否旧史乃是君臣亲近同乐,何苦计较”

    杜如晦等也过来打圆场,才好不容易平息下来。

    不过好在李世民也就嘴上说说,虽然闹得不太愉快但也没动用权限的意思。

    李世民现在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包括容人上也是一样。

    而且想法与杜如晦相同,这魏征既然能被光幕提到,想来应该是有能力的。

    只是不知道能力体现在哪里

    随即李世民思维跳了一下

    才能总不会是体现于这轴的不行的脾气上吧

    而我们都熟悉的那个“反覆倾危,惟利是视”的江东之主,便是孙权的第二个形态。

    这个时期的孙权饱经战阵,作战经验之丰富,作战水平之不稳定,无人能比肩。

    坑关羽,战合肥,烧刘备,抗曹丕,胜石亭。

    能以三万对三万斩首一万,能以十万败八百留美名。历经大战十余次,小战不可计数。

    这个时期的孙权反覆倾危,反复横跳能跳的队友心累。

    五年四降四叛,左右逢源,从大魏吴王一直跳到了吴国大皇帝。

    而要说孙权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那只能说张文远伱坏事做尽

    开个玩笑,其实归根结底的问题还是在江东的兵制上,世袭领兵制这种价码是曹刘都开不起的。

    孙策依靠它团结了最早的江淮旧臣,孙权将它允诺给江东豪右,由此将江东捏到了一起。

    这个兵制让江东的士卒们带上了私人性质,也因此孙权一辈子从没输过本土防御战。

    但这一制度也让将领们养尊处优,绝不可能主动身先士卒攻城拔寨。

    由此让孙权梦断合肥,成就了张文远小儿止啼的威名。

    北伐的野望被张辽直接摁死,也促进了孙权的迅速觉醒

    曹操打不过,队友还捅不死

    但实际上逍遥津主动断后的孙权尚有三分英姿,此战算不得生涯之耻。

    曹丕死后曹叡继位时,孙权锐评曹丕不如曹操的万分之一,而曹叡甚至连曹丕都不如。

    这话听起来犹如关二爷的“观汝乃插标卖首耳”。

    结果公元234年正在打合肥的孙权听闻曹叡带军来援合肥,毫不犹豫的带兵望风而逃。

    很多人预想过的东线吴魏皇帝相争、西线诸葛司马相抗这种华丽剧情并没有上演。

    星落五丈原只能让人徒呼一句奈何。

    而诸葛武侯之死也让孙权的人生彻底翻到了下一篇章

    老悖昏聩。

    虽然光幕中大舅哥的处世格言很让人恨得有点牙痒痒,不过刘备同样看得很开。

    大舅哥都传笑千古了,自己还苛求什么呢

    成都市内昭烈庙烟火袅袅,千八百年忌祀后人仍念。

    赵云仰头盯着兵制看了看,倒是很快明白过来

    “江东此举兵权反而成了家产,苟活方能享富贵,横死则恩宠俱消。”

    赵云甚至都能想象出来江东的小将领们打仗是个什么情形了

    你居然敢先登夺旗这么拼命有儿子吗长大了吗经历过战阵吗会抓山越吗

    一旦有一项没有,你就要考虑一下横死于战阵的话兵权会不会被褫夺强占。

    “原来如此”赵云想起来那个挺招人喜欢的甘瑰,明了道

    “难怪如今江东甘宁如此难过。”

    “孙伯符时厚待江淮老臣,孙仲谋时厚待江东豪右。”

    “结果甘兴霸时运不济,俱不得也。”

    庞统长叹一声点点头

    “故而在公瑾帐下时甘兴霸乃是智将文武双全。”

    “而到了那濡须口之战时,被令夜袭,只剩勇武,文智再无用武之地。”

    他在周瑜帐下时与甘兴霸共事过,对于这个状若水匪但文武兼备的益州将颇有好感。

    张飞不放过任何一个嘲笑的机会

    “就这还说曹丕不及其父万分之一我看大舅哥亦不如其兄长十万之一。”

    庞统则是拍了拍孔明的肩膀

    “孔明,还真是被连累了一辈子啊。”

    孔明只能默然,将一些不够君子的想法深埋心底。

    虽然还有很多半懂不懂的,但法正看完自己亲手抄录下来的文字,心中已经有所猜测

    “孙权竟然提兵十万去围杀八百人如此胜之不武”

    刘备几人愣了一下对视一眼,随即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孙权浓度爆表,本来是想三人穿插着来,但写了两千字感觉笔力不行,可能还是挨个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