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60章 六位帝皇完

第60章 六位帝皇完

作者:冷泡茶加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狼子野心”杜如晦仔细咂摸着这词,觉得以此称之,再合适不过。

    “此前听闻后世倭国侵略,如今观之,东夷不通教化,全仰赖我华夏。”

    “结果却在后世反咬一口,与恶狼有何异”

    长孙无忌稍微提出异议

    “我盛唐自可威服四方,然观后世又如何”

    “那宋皇不修武德,不说西域,连燕云之地都不可得。”

    “元皇不明,但听闻那元曲感叹乱世人不如盛世犬,或也是个如宋一般的王朝。”

    “纵览青史,若是后世之帝皇,有大家之半分武德,倭国安敢复叛”

    杜如晦心中不屑,好嘛,拐了一圈结果还是为了说这话。

    李世民面色好看一些,但也不搭长孙无忌的话,只是问道

    “这日出之地天子是什么”

    众臣默然,魏征昂首

    “对此,臣略懂。”

    “倭国,百济新罗之东南,水路三千里,于海中依山岛而居。如今看来”

    魏征瞧着那张地图,倭国之岛全貌清清楚楚,远不是一个山岛就能形容的,多少得算巨岛。

    凑近地图,魏征以手比划道“汉时言说其国境自南向北要走五月,自西向东要走三月,沿途三十余国,皆自称王。”

    “想必此乃内乱之始。”李世民很能理解“尔后”

    魏征略略回忆,道

    “开皇二十年,倭王阿辈鸡弥,遣使来华夏,使者言称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隋文皇帝批其无义理,训令改之。”

    “说得好,做得好”李世民称赞道。

    其他臣子也明白你一倭王以天为兄,那堂堂中国天子置于何地莫不是还要与你称叔不成

    魏征点点头,他也觉得这倭王多少有点夜郎自大,继续道

    “大业三年,倭王再遣使朝贡,称闻听海西菩萨天子敬佛法,遣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光幕所说之称呼便是来自于此次所访之国书,当时帝上不悦,批其蛮夷无礼,勿复闻。”

    众臣缓缓点头,原来是这么个情况,杜如晦批评道“本末倒置,夜郎自大。”

    李世民闻听后摇头笑道

    “菩萨天子倒是有名。”

    “不过蛮夷之国,遣使学佛”李世民总觉得那时或已经有猫腻了。

    魏征再次站起来,躬身道“大业四年有使文林郎使于倭国,臣请比示路线。”

    李世民自无不允。

    魏征以手比划,首先点的是山东,道

    “裴清由莱州东渡至百济,横穿又入海,至竹岛后往南经过舭罗国、都斯麻国,于夷洲上岸东行。”

    “东行所见竹斯国与秦王国,其人与华夏无二,竹斯国往东十余国皆附庸于倭奴王,裴清与其各叙礼节乃返。”

    李世民阳光跟着魏征的手指,这条路线从中原出发,经山东出海,再横穿朝鲜半岛后经海南下,最终在倭国又一路东行,最终带回了这些记录。

    “爱卿竟了解如此之多”李世民分外惊喜。

    魏征不敢居功“臣仅是听闻,此乃驾部郎中裴清出使之功。”

    “是他”李世民对这个河东人有点印象“今夜当召见,朕要与其彻夜亲谈。”

    随后李世民重新看向地图研究了一下

    “光幕所说的僧人们私渡之路线似更近”

    “或是僧人缺大船所致。”杜如晦对这个地图也相熟,故而道。

    “若是赠僧人之大船呢”李世民倒是忽然觉得,若是能选出心向大唐之僧人加以培养,说不定能轻易成为倭国座上宾

    甚至大胆一点,选机敏聪慧之人,研沙门,以法师之名入番邦之国

    李世民一时间都感觉自己有点邪恶了,不过佛祖应当不会怪罪吧

    就算你佛祖不认千古一帝,那与朕有姻亲关系的菩萨天子的话伱总得听吧

    菩萨天子三征高句丽而不得,且看朕千古一帝来。

    对于三国二代君主的评价,陈寿的盖棺定论基本上都是合适的。

    不过在关于陆逊的评价上出现了分歧。

    陈寿为陆逊单独立传,最终称其“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

    裴松之极其愤怒的点了个踩,表示极其不同意。

    对于陆逊的用兵,裴松之的评价是诡诈之徒,横罹荼酷百姓,比起来诸葛不知差到哪里去了

    并且几乎是直球开骂就是因为你霍霍百姓,所以陆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真是活该啊

    裴松之对于陆逊的怒骂并非是文人的私怨,反而是非常正经且合理的。

    陈寿按户籍算的话,历汉、魏、晋三朝,终生跟江东没什么关系,所以对陆逊的评价有点符合主流基调的意思。

    很多人对裴松之不太了解,但说起来裴松之的老大,估计没人不熟悉。

    刘裕,刘寄奴,宋武皇帝,屠龙专业户,六位帝皇完,世家掘坟人,江左不败军神。

    刘裕这人几乎继承了老刘家的一切优缺点,穷的卖草鞋度日,好赌博,有大志,三十六岁开始从无败绩,最终从形式和肉体上诛灭司马氏,登临帝位。

    裴松之本人生于东晋末年,亲眼看着北方打成一片,南方斗成一片,这种世道所盼只有一件事北伐。

    刘裕本人也有识人之才,北伐时任裴松之为主簿,后调治中从事史,克复洛阳后兼世子洗马,后来历任零陵内史、国子博士。

    不过刘裕的北伐功败垂成,兵伐北魏的计划因生病不得不放弃,最终六十岁病逝,无人能承其志,而在两年后裴松之受命注解三国志。

    在这个大前提下,裴松之对于陆逊的所谓“北伐”是相当看不起的。

    在裴松之看来你陆逊突袭石阳集市杀伤百姓就敢大言不惭自称北伐我呸

    只有两百多万人口面对数千万人口的曹魏,突袭县城,杀良冒功,退兵时候还抚琴下棋装逼,我裴松之实名看不起你

    北伐这件事上裴松之甚至都不喷孙权,毕竟虽然难过合肥,但十万哥至少努力过了。

    另外还有一部分因素就是如陆氏这类门阀本身就是晋朝的受益者,实打实的偏安派,大家本身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也因为这段经历,裴松之对于诸葛武侯的北伐病死嗟叹良多,并写了足足两百字的赞赏,总结出一个意思就是“好男儿当北伐”

    而裴松之若是看到后世英雄如岳飞和朱元璋这类北伐英雄,说不得也得再写几百字好好夸一夸。

    这也是宋朝后来整体上赞誉十万哥而忽视刘裕的原因之一,宋朝自己都偏安,还说那么多干啥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许是宋朝自己都是北伐的受害者之一。

    毕竟当时越南图谋宋朝时打出来的口号也是北伐

    巨唐静海军节度使,安南大都护,太师上柱国,交州总督奉天讨逆,讨伐叛唐逆贼。

    刘备是一半欣喜一半无语

    乱世中的又一个刘氏子孙登上了帝位,并且看样子有高祖昭烈遗风。

    但这乱世是不是太乱了点

    “不败军神”张飞咂舌“军神或许过誉,可是这不败”

    张飞已经不想说话了,在光幕降临前说实话他对于当阳桥之断后还是颇为沾沾自喜的。

    但听闻后世以后只觉得怪物怎么越来越多

    不知道这刘裕比起来那二凤和朱元璋如何

    庞统对于战绩不是很感冒,仔细想了想前面的称呼,最终与刘备道

    “主公,看来这位宋武帝倒是找到了应对世家豪强的另一个办法。”

    看着庞统并指如刀挥了下去,刘备一时间忽然有点口干舌燥之感

    “这还不至如此。”

    孔明摇了摇头,猜测道

    “陆氏如今只是豪右,在宋武帝时已是门阀,后世用词往往精准,可见其坐大程度。”

    “这晋朝之后,多半是上有门阀作乱,外有胡人之勾连,如此才酿成大祸。”

    “江东俱是大姓豪族只图自守,方被我等嘲笑短视鼠辈,那晋或许便是门阀得势,导致满堂朝野尽是短视鼠辈。”

    “主公当以此警醒,否则不灭曹贼以断骄奢之风气,不抑豪姓以松百姓之民生,则此祸难避。”

    刘备慎重点头,只觉得责任重大,同时也觉得这位刘家子太强

    “刘裕有寄奴之名,可见其出身尤逊于我。”

    “这晋门阀当道,可见其立业难度更胜于我。”

    “如此还能为帝且终生不败”

    刘备摇摇头对其病逝感到殊为可惜

    “若无这宋武帝病亡,或能再续刘汉一朝”

    张飞提出了另一个可能性

    “看样子这刘裕儿子也没完成他老爹的北伐。”

    “是不是因为他儿子也是个废物”

    刘备觉得还真有可能,等等也

    对于光幕所说的朱元璋,孔明则是有点迷惑,猜测道

    “这朱元璋,就是朱八八”

    “多半就是如此。”庞统肯定“北伐得天下,光幕又说朱八八得国最正,由此可见两人应为一人。”

    糜竺则是有点恨恨道

    “这江东,前有白衣渡江污商贾身份,后有陆逊袭集市而充军功。”

    “商贾与其有仇还是怎地”

    李世民一边漫不经心的瞧着光幕,一边分心去看地图,看着东海的一个个群岛,对于海军的想法也是一个接一个冒出来。

    刘裕他当然清楚,用兵奇才,唯欠谋政。

    对于裴松之所纠结的北伐李世民也浑不在意,都统一了,管什么北伐

    直到光幕的最后一句话飘到李世民耳里,让他好奇转头

    巨唐叛唐逆贼

    本章完